Beshom

After 46 outstanding years as Hai-O Enterprise Bhd, we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as we preserve the best of our legacy.
We are excited to invite you into our new home.

海鸥集团历经时光淬砺,46年来发展一枝独秀。
展望未来,集团整装待发,以焕然一新的英文名字营造美满的新“”。
此番华丽转变,公司优良传统不变,文化企业精神亦如初衷。

Beshom

Beshom Holdings Bhd is the new “HOME” of Hai-O’s group of companies, a Public Listed Company on the Main Market of Bursa Malaysia Securities Berhad.
Beshom has assumed the listing status of Hai-O Enterprise Bhd on
29 November 2021.

Welcome to BESHOM.

最佳生活    始于家元
海鸥控股有限公司(Beshom Holdings Bhd),2021年11月29日,
正式延续海鸥企业有限公司在大马股票交易所主板的上市地位。

欢迎光临我们的新“”——BESHOM。

新闻

情系大中华, 马来西亚海鸥企业集团创立三十周年

情系大中华, 马来西亚海鸥企业集团创立三十周年
来源:
香港文汇报

情系大中华马来西亚海鸥企业集团创立三十周年 应运而生

五月一日,是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也是马来西亚海鸥企业集团成立纪念日。 在一个众多州属苏丹轮流出任最高元首、且又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里,用劳动节作为自己公司的生日,肯定与早年受左翼思潮影响的劳工阶层有着某种非同寻常的关系。 的确,海鸥企业集团的首脑董事经理陈凯希,就是马来西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中担任总秘书的核心人物之一。 与同样追求社会主义理想搞武装斗争的政党不同,劳工党走的是议会道路,却也在强大的政府机器面前败下阵来。当坐了8年政治犯监牢的陈凯希出狱的时候,他的政党解散了,政治前途毁灭了,政治生命结束了。从一个声名显赫一呼百应的政治领袖,沦为社会最底层名副其实的“劳工”分子。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每年“五一”都要高唱《国际歌》的劳工党不存在了。国际歌的精神却已深入骨髓。为了生存,为了有尊严地做人,更为了此生不渝的社会理想,一帮劳工党再次聚集起来,每人3百5百,1千2千出资凑股,以16万马币凑出一间小小的公司,自己当家做起了“老板”。 公司于1975年5月1日劳动节成立,命名为“海鸥”,意喻能搏击大海风浪的顽强生命力,也因为他们销售的第一个商品是中国的“海鸥”牌洗发香波。 东南亚国易笠碚渭乙幌蛏钍苤泄锩硕挠跋欤由匣搜ㄓ谒那自倒叵担蘼凼堑苯滞范肥炕故蔷套雎蚵簦驴6加薪獠豢摹爸泄榻帷保闪恕昂E浮钡谋厝谎≡瘛?幸运的是,在“海鸥”诞生的前一年,马来西亚政府就冲破强大的意识形态压力,率先在东南亚国家中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热”随即在大马兴起,物美价廉的中国货倍受欢迎。坎坷半生的职业革命家赶上了好时候,“海鸥”由一位从未做过生意的门外汉带上了康庄大道。陈凯希与政府的关系也由对抗变为合作,昔日的反对党领袖转型为红色“资本家”,这在马来西亚的“劳友”和“牢友”当中是第一人,也是唯一取得成功的人。 展翅飞翔 30年过去了。 30年是一个不长不短的日子,是一个人到了“而立”之年的时候。 30年来,海鸥公司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获得长足发展。从一间小商店发展成有十余家自公司的企业集团,在全马共有连锁店56家,批发商客户3千多个,超过两万名独立传销商和十几万持“海鸥之友”优惠卡的长期顾客。 一路走来,始终如一。“海鸥”以经销中国医药保健品和酒类粮油食品为主,与中国境内数百家公司建立了密切关系,拥有200多个中国名优冲破代理权,100多个供应商,其中20个是中国上市公司,10个为中国500强。 1996年,这个16万马币起家的小“海鸥”以2千万马币缴足资本在吉隆坡股票交易行第二板挂牌上市,成为大马唯一一家以经营中国商品而上市的公司。 北京同仁堂中草药、四川五粮液、山东张裕葡萄酒等中国名牌产品通过“海鸥”在马来西亚大放光彩,同时也为“海鸥”带来了丰厚的利润。30年中,海鸥企业集团向数以千计的股东分发了29年的股息和红股。 除了代理和销售中国名优特产,“海鸥”还与中国一些著名企业展开深层次合作,与北京同仁堂、三九集团、北极星集团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营公司,将中国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也引进马来西亚。 享受到与中国名牌、老牌企业强强合作的甜头,陈凯希最近再次公开宣称,准备和更多的中国品牌公司建立伙伴和策略联盟关系。 饮水思源 以销售中国货发展壮大的海鸥企业,将中马两国政府和民间优惠关系看得与经营中国商品同等重要,当做份内之事努力去推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马来西亚著名爱国诗人拿督奥斯曼阿旺博士多次访问中国后感慨良多,陈凯希等一批有识之士热心支持他牵头组织马中友好协会并出任会长。因奥斯曼在国家有着崇高的文学地位,首相马哈蒂尔欣然破例同意担任这个民间组织的监护人。从那时起,陈凯希就在马中友好协会做个出钱出力的秘书长,不但提供办事处和工作人员,还亲自操办具体事务:组团随马哈蒂尔首相访问中国、举办盛大宴会欢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马来西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设宴庆祝马中建交25、30周年等等。 随着中马两国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马来西亚经营中国商品的同道人越来越多。陈凯希不失时机发起组织马来西亚中国经贸总商会,担任首任会长并连任几届,后让贤任名誉会长至今。近年来,他还参与组织了有马来西亚政府背景的马中商务理事会,担任商务组主任。在台湾“变天”由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执政后,他又联合一些新闻台海和平、两岸双赢的大马社会名流组成支持一中协会,再敢为人先的秘书长。 除此而外,他不但将自己经营中国商品赚到的钱回馈投资到中国货源的合作厂家,还积极鼓动大马土著企业家和华人中小企业赴中国参观访问,投资办厂。同时热心赞助与经营无关的其他活动:支持世界华商大会、捐献云南濒临绝种动物金丝猴基金、赞助中国京剧团义演,积极参与庆祝马中友好年,为长江洪水和丽江地震赈灾等等。 总之,凡与中国政经文化交流有益的事,他都不遗余力地去做。当年的政治家又迸发出巨大能量,成为与时俱进比做政党领袖更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 再攀高峰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陈凯希赤手空拳领着当年的一群“无产者”在复杂纷繁的商场打拼,尝尽酸甜苦辣。和自己比,“海鸥”的成就值得每一位与他共同奋斗的伙伴骄傲,与飞速发展的马中经贸大形势比,他们在这个行业只能算个“小老大”,还不是“大哥大”。“海鸥”还应该有更大的贡献。 马来西亚已经取代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南亚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海鸥企业集团与中国之间的那点贸易额不过是沧海一滴。毕竟“海鸥”只是一只小鸟,如何才能让更多大“鸟”飞向马中经贸这片广阔的天地? 两年前,陈凯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将几度经营都以失败告终而无人敢碰的位于吉隆坡一座叫“Ue3”的商业大厦承接下来,开始了海鸥集团新的挑战。 这座宏伟的大厦总面积达120万平方尺,有一半可做为商铺租用,其他还有歌舞厅、迷你剧场、保龄球馆等娱乐设施。楼内宽敞明亮,楼外交通顺畅,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派的楼型构造都不应该让它默默无闻。 陈凯希在“Ue3”后面加上个“马中商城”,他的构想是,将这大厦变成一座马中经贸文化交流的平台,让中国的名、特优产品都在这里集中,让中国的文化艺术都在这里展示。 他的想法,得到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一些著名中国厂商的响应。一些中国老“货源”如五粮液集团、三九集团、北极星集团已捷足先登在马中商城占有一席之地,另一些中国货的本地代理商拿下了成片的铺位。每逢周末周日,商城中央巨型玻璃顶下的舞台上各种歌舞娱乐活动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顾客,“睡城”开始苏醒了。 然而陈凯希对眼前的一切并不满意,他认为“马中商城”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具有极大的潜能、无限的商机,单靠他和他的那只小“海鸥”力量远远不够,他殷切地希望中国更大资本、更多的商品、更好的人才进到这座大厦来,和他一起搭建这个全马唯一以这个商品为号召的商业平台。也希望香港、台湾的知名企业家来这里为他把脉诊断,如何将这座商城经营的更有特色。 “马中商城”完全有可能构建成两岸三地的“大中华”经贸文化圈。(作者:郜晋妮) (香港《文汇报》2005年4月28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