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hom

After 46 outstanding years as Hai-O Enterprise Bhd, we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as we preserve the best of our legacy.
We are excited to invite you into our new home.

海鸥集团历经时光淬砺,46年来发展一枝独秀。
展望未来,集团整装待发,以焕然一新的英文名字营造美满的新“”。
此番华丽转变,公司优良传统不变,文化企业精神亦如初衷。

Beshom

Beshom Holdings Bhd is the new “HOME” of Hai-O’s group of companies, a Public Listed Company on the Main Market of Bursa Malaysia Securities Berhad.
Beshom has assumed the listing status of Hai-O Enterprise Bhd on
29 November 2021.

Welcome to BESHOM.

最佳生活    始于家元
海鸥控股有限公司(Beshom Holdings Bhd),2021年11月29日,
正式延续海鸥企业有限公司在大马股票交易所主板的上市地位。

欢迎光临我们的新“”——BESHOM。

新闻

十分专题:凉茶苦尽甘来

十分专题:凉茶苦尽甘来
来源:
中国报

十分专题:凉茶苦尽甘来  按体质饮用更有效 作者:甄麗儀

华人饮用凉茶的历史悠久,其特殊的保健功效备受认可,凉茶原本流行于两广,香港及澳门,2003年一场“沙斯”(SARS) 浩劫,令凉茶“清热解毒” 的特有功效备受肯定,华北地区的人们都以凉茶作为抗“沙斯” 土方,凉茶=成品更在北京,浙江,贵州等地卖得火红。 经过极力争取,凉茶终于2006年6月2日,获得中国国务院正式宣布2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港澳21家凉茶生产企业的18个品牌,54个秘方及术语,受到法律的永久性保护。 古老中國五嶺以南地區,由于自然環境非常惡劣,又多毒霧瘴氣,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嶺南人為了與環境抗爭,便到山川谷地採集各種各樣草藥,漸漸累積了調理保健、防治疾病的智慧,形成民間流傳至今的涼茶藥方。 若以功效分類,涼茶可分為五大類,第一大類是感冒茶,分為祛風寒、祛風熱;第二、三大類則有治療腸胃不適功效的清熱祛濕茶、消滯健脾茶;第四大類的清肺熱止咳茶;第五大類的利咽喉茶。 對于具有特定功效的涼茶,大多數人不會把它們當飲料喝,只有在感冒發燒,全身骨痛、喉嚨疼痛時,才選擇適合的涼茶飲用。 舊巴生路斯里聖淘沙萬裕安中醫參茸藥行東主廖國良針灸中醫師說,由于人的體質各不相同,購買涼茶以前宜經醫師診斷,再按體質抓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般上,廣泛應用于涼茶的材料主要有夏枯草、冬桑葉、野菊花、崩大碗、崗梅、車前草、地膽頭、水翁花、金銀花、柴蘇、薄荷、布渣葉、半邊蓮等,將藥材作不同的配搭,將產生不同的效果。 為了方便缺乏專業知識的普羅大眾選用,內行人都會以簡單明瞭的術語來概括涼茶的功效,以例如"清熱生津"、"去濕消滯"、"潤肺止咳"、"清肝明目"等。 涼茶的療效是否可以盡信?在雪州巴生從事中藥材進出口的凱源有限公司董事溫文瑞中醫師認為,過份依賴涼茶的療效,甚至在生病時到街邊涼茶檔要求添加"特效"藥粉的做法,並不值得鼓勵。 他主張,喝涼茶只能對身體保健形成輔助作用,如果患有嚴重疾病,例如嚴重感冒至全身酸痛,喝涼茶根本無濟于事,反而應馬上就醫,或讓中醫診斷。 "你不能要求頭痛加某種藥粉,身體酸痛又加另一種藥粉,涼茶畢竟限制在幾味草藥之內,可能無法對症下藥。"  溫文瑞提醒涼茶消費者,如果發現"藥粉"顏色有異,那麼,它大可能就是混有西藥成份,例如潘納杜止痛劑、阿斯匹林消炎片等等,宜小心明辨。 喝涼茶的注意事宜 很多人以為"上火"時應該大量喝涼茶把火氣壓下,殊不知,萬一"下火"下得太多,導致體內"沒有火",反而會導致腰酸背痛,甚至雙腳酸軟無力不良于行。 "上火"又可分為"虛火"、"肝火"、"心火"、"肺火"和"實火",廖國良醫師說,醫師必須按個人情況抓藥。 他說,老年人忌太過寒涼、孕婦忌"敗血"、小孩忌"太散"、高血壓病患忌"太補",普通涼茶如菊花、夏枯草等,則老少皆宜。 溫文瑞中醫師則說,一般而言,1天內喝下的涼茶不宜超過7、8杯。廖醫師則建議,保健涼茶宜每週飲用1至2次。涼茶不宜熱飲,溫度適中效果最佳。 儘管涼茶可以隔夜飲用,但僅限于身體強健的年輕人,老年人可免則免,以防寒涼。廖醫師說,喝不完的涼茶可儲放入冰箱內,但不宜超過2天,否則便會臭酸。 溫文瑞醫師說,涼茶可用煤氣爐、鋼屬鍋烹煮,不是非得用木炭瓦鍋不可。由于藥性容易揮發,故不宜煲得太久,以免藥效流失。 他建議,中藥加水以明火煮至沸騰了以后,就得轉用慢火再煮5至10分鐘即可熄火,能不加糖則最理想。 溫醫師說,購買現代工業加工製作的涼茶,則須慎選有信譽的品牌。 涼茶在傳統與時尚之間的拉鋸戰 走在時代尖端的年輕人厭惡與時代脫節的麻煩事,尤其忌諱與時尚品味不搭調的生活方式,身體"上火"時要他們上藥材店抓藥慢火煲涼茶?簡直不可思議。 為了取得消暑功效,最常見年輕人信手拈來一瓶啤酒,骨碌骨碌"鬼佬涼茶"下肚,不就什麼火都熄了,為何自討苦吃喝涼茶? 在這便利店林立,消費品味與消費方式已發生重大變化的時代,拉開冰箱門便是一系列令人眼花撩亂的飲料選項,涼茶是否面臨被邊緣化的窘境? 蘇丹街涼茶攤販說,他賣的"崩大碗"涼茶只有老年人才懂得喝;半山吧為食街涼茶攤販阿好姨說,年輕人大多不選擇苦澀涼茶,偏愛加糖的北紫草、竹蔗水;中國華佗館東主何沛健則說,只有年齡大于20歲的人,才懂得上涼茶鋪喝涼茶。 面對時代的挑戰,涼茶不斷在變革,從慢火煎熬到採用先進技術製成夥粒沖劑,以及其他規格的現代工業成品,廣東涼茶業者更矢言讓涼茶在3年內成為中國唯一可以與可口可樂抗衡的飲品。 在一波接一波的改革風潮之下,涼茶即有的文化傳統,又是否受到一定衝擊,失去了原汁原味,遺失傳統藝術和美感? 海鷗企業有限公司集團經銷中國傳統保健食品,包括現代化工業加工包裝涼茶,該集團董事經理陳凱希坦承,現代化對涼茶文化傳統確實形成一定的衝擊,傳統涼茶經營者的數量肯定慢慢減少。 然而他深信,總有一批人會細心保存中國優美的傳統,就好像即使有了一種先進的煎藥機,但還是有人堅持以瓦鍋慢火煎藥,認為這才具有最佳效果。 "這種心情,我們都非常瞭解。" 言下之意,傳統與時尚之間的拉鋸戰結果如何,將在需求的一方和供應的另一方互相調適的藝術之中取得最終的平衡。 ---------------------------------------------------------------------------------- 涼茶申遺及其引發的爭議──  自古以來,中醫中藥就有所謂"藥食同源"的觀念,認為藥物與食物同樣屬於自然界的植物。為了因應現代醫藥管理制度,中國政府早有鑑定,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只有110多種。 但是,廣東涼茶實際應用的藥材,卻有近200種! 這也是為什麼,廣東一家涼茶龍頭企業,曾因使用目錄以外的夏枯草,而被告上法庭。 藥材選用是涼茶企業發展的束縛之一。束縛之二,則是功效宣傳問題。按照中國政府原有規定,廣東涼茶屬于食品,不得宣傳療效,例如"清肝明目"、"清熱降火"等。 捆綁住涼茶企業已久的這兩大束縛,最近隨著涼茶成功申請"入遺"終于獲得解脫。 中國國務院于今年6月2日正式宣佈,涼茶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香港、澳門的21家涼茶生產企業的18個品牌、54個秘方及術語,將受到《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公約》及中國相關法律的永久保護。 這意味,21企業、18品牌、54術語,可以憑著升格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位,獲得"免責金牌",不但超出目錄的藥材可以繼續使用,廠家也可以使用"專用術語"宣傳療效。 21家企業公司出品的18個涼茶品牌,包括"鄧老"、"王老吉"、"夏桑菊"、"黃振龍"等等。 一言以蔽之,"入遺"實為工業涼茶生產的護身符,卻未對傳統涼茶草藥形成制約力量,只是,它間接影響了傳統涼茶地位。 令人乍喜乍憂的是,這項宣布卻又傳出弦外之音,即除了首批"入遺"的21家涼茶企業以外,其他涼茶業者要敢這樣做,就是違法,勢必受到執法當局查辦。 甚至有人揣測,中國官方指定企業以外製作的涼茶,包括成千上萬間涼茶鋪和涼茶檔,或許從此不能稱為涼茶,而得改稱"植物提取飲料"、"清涼茶"才能夠繼續在市場上生存。 儘管中國有關部門規定,目前未能"入遺"的涼茶業者,往后還是可以繼續申請加入文化遺產行列,但業者卻嫌"涼茶使用秘方至少擁有80年以上歷史"的條件過于刁鑽。 基于各種屏障,使粵港澳一些未能入遺的涼茶業者質疑,究竟涼茶"入遺"保護的是什麼?我們也很想瞭解,涼茶入遺,究竟是正面意義,還是負面意義較大? 本地涼茶經銷業者對中國把涼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決定表示歡迎,並形容,這是涼茶本身及涼茶行業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 "申遺成功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它對促進文化跟經濟融合發展產生很大的作用,這個模式也將為其他傳統文化產品,包括中國茶、中國草藥、中國藥酒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一個楷模。" 在本地從事中國現代化衛生包裝涼茶經鎖的海鷗企業有限公司集團董事陳凱希這麼說。 經營涼茶鋪的何沛健則說,涼茶的價值如果能藉文化地位抬高而讓更多人認識涼茶,則不愧是一件好事。 然而,陳、何兩人都否定涼茶"入遺"帶有"搞壟斷"意味的臆測。 "中國人講謙讓、講天下為公,中國產品經營理念有著相同的文化,中國不把他們的產品列為專利品!" 陳繼說,涼茶是中國的文化產物,是由中國人的智慧,甚至嘗百草而中毒的犧牲當中凝聚而成。歷年來,所有中國智慧產物,包括火藥、指南針、造紙及印刷術四大發明,都是公開供人使用,從未有所謂的發明權、專利權。 "中國即使把涼茶列為文化遺產,也只是地位上的提高,卻沒有宣佈它擁有專利權。" 何沛健則表示,涼茶在中國"入遺"未對本地涼茶鋪促成影響,本地人未關注入遺事件,業者也一如繼往向中國涼茶入口批發商購買原料。 "除非批發生意被壟斷,否則不會影響本地涼茶市場。" 陳凱希直言,作"不可稱為涼茶"的爭論,根本就是浪費時間,涼茶本來就是涼茶,只是未入遺涼茶尚未具有品質認證。 ----------------------------------------------------------------------------- 本地草藥鑒定及涼茶製作的困境──  大馬的原始叢林遍地本土傳統草藥,但由于缺乏合格的專家人才,故在鑒定工作上面對重重障礙,以致暴殄天物,只能仰賴中國、印尼及印度進口草藥產品,也形成本地涼茶製作的各種限制。 藥行東主廖國良中醫針灸師舉例,儘管眾說本土草藥"belaga"即為中國草藥的"崩大碗",但由于本土草藥未被列入《本草綱目》,正統中醫師未詳讀這類草藥,故不能證實它的療效,更不能加以採用。 他指出,由于必須事先獲得衛生部批准,每年註冊費又高達1萬令吉,執照有效期限只有短短的4至5年,故要在本地製作中醫草藥產品,包括涼茶製作在內,確實十分不劃算。 海鷗企業有限公司集團市場經理陳祈福分析,中國的涼茶生產有上千年歷史,生產技術及工藝相當成熟先進,中國作為傳統文化豐富的涼茶生產基地,已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包括高級管理人才、技術人才以及最前線的熟練工人。 "佔了天時、地利、人和之便,在中國生產涼茶相對來說成本要比本地來得低,並有品質保證,又有多種品牌、多個企業的產品供選擇。" 本地涼茶原料幾乎完全從中國進口,廖醫師說,他的藥行銷售的涼茶草藥和現代包裝涼茶,以廣州、汕頭出品佔大多數。 不過,至于採先進技術加工製作包裝的涼茶,他指出,只有取得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良好操作規範,GMP)的工廠製作的產品,方可入口到我國。 陳祈福則說,消費者可憑以下特點,辨識安全使用的包裝涼茶:價格適中、包裝標明生產廠家及經銷商的通訊處、明顯貼上失效日期及各種指示標籤、在正規的大型連鎖商店購買、效果彰顯。 ------------------------------------------------------------------------------- 探勘涼茶市場前景──  涼茶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是否從此一躍登龍門,身價百倍?業者說,打從去年申遺開始,涼茶的銷量出現亮眼的勢頭。 首先要釐清,這裡所說的涼茶,主要是指現代化工業技術生產,成為市場上帶動大宗物流往來的包裝或罐裝涼茶成品。 隨著現代化生產設備先進,加上引入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傳統涼茶業發生了大變革,各種各樣飲用方便、口味合適的顆粒劑、袋泡茶、罐裝、瓶裝等規格紛紛出現。 現代加工涼茶是否照舊發揮其功效?業者各有說法。中醫師認為,加工包裝涼茶有添加物,效果不比抓藥涼茶來得好;進口工業加工涼茶的經銷商則認為,加工涼茶是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藥材的提取和濃縮,經過多重安全指標檢測驗證,能更有效地保存,藥效也不會消失。 無論各方論調如何,事實上,歷年來廣東涼茶的市場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據市場專家估計,中國涼茶市場的容量為人民幣50億元(折約25億令吉),並且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廣東涼茶業年生產能力達致100萬噸,並銷往中國各地和東南亞各國。 對于涼茶未來的發展前景,本地業者大多樂見中國當地市場發展情況,並寄望涼茶熱的勢頭能帶旺本地的涼茶市場,在市場上分得一杯好羹。海鷗企業有限公司集團市場經理陳祈福 ,就是聲表看好的一位。 他指出,中國兩廣地區涼茶產鎖量,在今年突破了350萬噸,這是涼茶申遺所帶來的積極效果,也是中國涼茶首次超越可口可樂在中國大陸的產銷量。 有人預測,涼茶將成為世界飲料界的一匹黑馬,預料涼茶的產銷量將于2010年達致6000萬噸,有朝一日成為世界飲料的新巨頭。 以廣東著名涼茶品牌"王老吉"為例,罐裝王老吉于2004年在中國的銷售額為人民幣8億元(約4億令吉),2005年一下飆升至人民幣30億元(約15億令吉)。 儘管罐裝王老吉火速紅遍中國大江南北,但大馬目前仍未有代理商引進罐裝王老吉,原因是保質期不長,只有短短3至6個月。再加上我國多元種族社會,無論使用上如何便捷,本地消費者仍未接受味道苦澀的王老吉涼茶,作為休閒飲料。 反觀中國內地快餐廳,不但有王老吉"大行其道",超級市場裡的涼茶種類多達幾十種。中國業內專家和分析家,普遍對涼茶前景表示樂觀。 他們預計,到了2008年,涼茶在中國的銷量可以超過可口可樂在中國內地的銷量,年銷售收入有望達到人民幣100億元(約50億令吉)。 據中國《大公報》日前報導,去年8月,也就是涼茶申請列入文化遺產開始,其銷量明顯轉旺,比前年同期增加10倍。 由此看來,傳統涼茶作為文化遺產,一旦與企業發展的大齒輪接上軌以后,就成了更容易在市場上推廣的現代商品。海鷗企業有限公司集團董事經理陳凱希深深認同這一點。 他說,文化往往需要與經濟結合,才能產生利潤。如果沒有與經濟結合,許多發明和發現,不論品質如何再好,都會缺乏經濟動力,無法產生利潤,更經不起時間考驗。 正如科學家發明的物品,設若沒有企業家從旁協助,執行產品包裝、市場調查、行銷策略,那樣物品也就不具附加價值,終究無人問津。 "同樣的,以文化推廣商品,才能使商品更具說服力,是'有根有據'的,則比較容易被客戶所接受。" 總言之,文化需要結合商業,商品更需有文化作底蘊,才能在市場上有角頭崢嶸的一天。 ------------------------------------------------------------------------------  涼茶可取代可口可樂嗎? 中國預計涼茶可于2008年超越可口可樂,罐裝王老吉早已于2004年起打進了中國肯德基快餐店。借鑒中國,我國涼茶業者是否認為涼茶可超越或取代可口可樂? 若以涼茶比較可口可樂汽水,前者為清涼解毒祛濕的藥飲產品,后者則只是暫時性達到口感清涼的碳酸飲料,卻不能發揮"預防上火"的獨特功效。  儘管這樣,經營中國草藥進口批發生意長達30年的陳卓文說,他不相信涼茶能取代可口可樂。理由很簡單,對于年輕人而言,涼茶並不如可口可樂那樣好喝。  "喝涼藥是為保健,絕不會'貪爽'去喝,如果要貪爽,倒不如去喝可樂!"  中國華陀館董事經理何沛健則說,在大馬,涼茶不可能有取代可口可樂的一天。快餐店的消費群是年輕人,他們可不願意在吃炸雞吃得高興時,硬喝一碗苦澀的涼茶,大倒胃口又掃盡興緻。  海鷗企業有限公司集團董事經理陳凱希,則對這道問題給予寬廣的可能性,他不排除涼茶文化與快餐廳文化結合的一天,只是,成功與否則有賴于消費者的口感喜好而定。 涼茶是否有望衝破大馬社會多元種族的藩籬取代可口可樂,儘管業者抱持觀望態度,但只要看城市地區茶餐室已把北紫草、竹蔗列為飲料選項,友族朋友也喝得不亦樂乎,就足以為這道問題打開無限可能的發展空間。 (<中国报>2006年9月2-6日)